优化推广

杭州“保姆纵火案”家属林某斌:舆论的反噬效应

网站编辑:颐搜网 | 发表时间:2023-04-23

2021年6月30日,曾轰动杭州的“保姆纵火案”受害人家属林某斌突然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消息,称自己组建了新家庭,并有了女儿,迅速引来网友们的关注。注意力。 随着林某斌的“深情人设”翻身,用“人设”赚钱吸人,网友们的态度迅速从祝福变成了谴责和批评。 热点发酵期间,相关话题不断异化变形,走上光怪陆离的传播轨道,导致阴谋论一度占据舆论场,四年前的纵火案也被重新解读,公众舆论场直指“真正的嫌疑人是林某斌”,要求政法机关重审的声音不断涌现。 本文以该事件的网络发酵路径为切入点,探讨一个私人事件如何发酵为全民“破案”的公共事件,分析其背后的舆论驱动机制和心态。供有关部门参考。

第一阶段:“人设崩塌”——舆论反弹效应

2017年杭州发生的“保姆纵火案”轰动一时,也让失去妻儿的林某斌受到社会关注。 四年多来,林某斌频频发微博“@妃子在天天堂”,以极其深情的方式悼念亡妻和儿女,比如将妻儿纹在背上,纹成天使形象。 ,又到寺院受戒念经念佛救度,因精神恍惚坠崖摔断骨头。 之后,林某斌以妻儿名义成立服装品牌,高调直播带货,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。 可以说,林某斌曾经以一个“完美受害者”的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,仿佛摇身一变成为善良坚强的“悲剧人物”。 这种理想化的“人格”成功地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和共鸣。 可就在此时,林某斌再婚生女一事,让大众对他的“完美印象”瞬间崩塌。 7月1日,林某斌已故妻子朱孝珍的哥哥在微博上发文回应此事,暗示自己吞下了巨额赔偿金,一分钱都没给公婆,让林某斌形象大跌。底端。 不少网友在纵火案后迅速整理出林某斌的时间线,指出他在纵火案前多次出轨,与莫焕晶有染,不久后又收到绿城集团过亿的巨额赔偿。重新开始恋爱,并与现任妻子新欢重组家庭。 7月3日,林某斌的律师发表声明称和解金已经履行完毕,但对“一亿赔偿”和“与保姆有染”等说法不予置评。

更令大众反感的是,林某斌还利用这种“深情款款”进行“悲伤营销”。 据媒体报道,从2020年7月开始,林某斌开始使用个人账号在抖音上直播带货。 短短一年,他直播28场,带货量超过5800万,累计直播销售额3.2亿。 巨额利润的背后,是“人设”带来的流量红利。 此外,微博上的大V“@青蒜啊”也被指为林某斌的微博“代笔”,没几年就“赚大了”。 从林某斌抖音号发布的视频来看,场景、文案、配乐、拍摄等都疑似幕后团队所为。 如果说林某斌“人设”崩盘引发的网友情绪是失望的话,那么其“故意设人设,专业找人代写”、消耗公众同情心的行为则让网友更加愤慨。 随后,林某斌所在淘宝店铺的所有商品全部下架,其抖音账号的所有视频也被清空。 从7月1日到7月8日,短短一周时间,林某斌从全网同情,到彻底被抛弃。 这恰恰是舆论反弹效应的集中反应。

第二阶段:舆论变化——“阴谋论”的形成

在汹涌的舆论浪潮下,任何一个小小的推动,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,掀起更猛烈的舆论风暴。 7月4日,微博大V“@一个有点容想的记录者”发微博称林某斌“婚姻出轨”,称火灾发生时朱孝珍曾给林某斌打电话,但林某斌关机了故意。 微博文章被转发评论近50万次,愤怒、嘲讽、质疑等观点占据了网络情绪。 “林某斌曾是一名理发师,靠着妻子和岳父母的家庭才得以上位”“林某斌其实是纵火案的同谋”等观点广为流传。

紧接着,更多案发时的所谓“内幕”被曝光,一大批娱乐自媒体账号充当了主力军。 信息传播的行列形成一个立体的交叉扩散网络,进而形成跨平台的传播共振。 例如,百家号“哲学小北君”发文《林某斌邻居爆料:事发当天楼上有密集脚步声! 莫焕晶案前转账80万》,短视频平台“南业说娱乐”发布“朱孝珍最后一次救助录音曝光,疑似中年男子骂孩子,林某斌行为可疑”,微信公众号“双胞胎是双胞胎”最“爱娱乐”文章《林某斌事件新进展,火灾现场监控曝光,走廊换衣服的人是谁?》 ”,这类文章经常被转发上千次,总结了网络上各种“内幕”爆料,详细描述了案发前的许多所谓“异常”细节。甚至有网友发挥想象力拼凑起来,结合网上与林某斌相关的各种线索进行分析,连四年前《新京报》“风云”栏目中林某斌的采访都被扒了出来,有网友认为林某斌当时的微表情时间“太过平静,他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难过”,随着指向林某斌的“新线索”不断曝光解读,大量网友开始怀疑他就是纵火案的真凶当年的案子,有人“粉饰”了纵火犯莫焕晶。

杭州“保姆纵火案”家属林某斌:舆论的反噬效应

如果说上述情况只是舆论的扭曲,那么更神奇的舆论变化就出现了:有网友发现林某斌向某寺捐井,自媒体公众号“魔都南”等。详细考证并引用《风水大师》和《通灵小说》作家认为,其中有“大奇葩”,如井上刻有“童真一”、“南麓泉”、井上刻有莲花图案等盖,井深181米。 《镇压亡灵论》等这种异能乱神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,“镇魂论”一度成为舆论热议话题。 人们继续在现场进行调查,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频频流传。 至此,林某斌事件完成了从娱乐化到“妖魔化”的转变。 针对这种舆论混乱,《新京报》7月7日刊文《谁制造了林某斌的“镇魂井锁魂墓”? 》,呼吁“不能容忍散播异能异神的谣言”,追究散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。

第三阶段:诉诸法律——重构“案”

随着“网络神探”抛出的林某斌“犯罪证据”的增多,网络舆论中充斥着大量愤怒和非理性的声音。 不断升级。 此时,有网友呼吁杭州司法机关重审“保姆纵火案”,将“杭州杀妻案”与上海“杀妻案”进行对比,澄清本案的诸多疑点,让林某斌“ 有罪的请求”。 莫焕晶的代理律师党林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,要求杭州警方对林某斌立案。 随后,党林山的账号被封,被部分网友解读为“打压知情人的威力”,甚至恶意揣测当地司法和消防部门“出了大问题”。 “保姆纵火案”本是一件陈年旧案,经过严肃的司法程序依法结案,凶手已依法认罪。 然而,一些舆论却通过“脑洞大开”的方式,强行加入了犯罪要素,重构了一个面目全非的“案件”。 在这起“新案子”中,林某斌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和策划者。 为了和第三者在一起,他“疯狂”残害妻儿,“毫无良心”地利用死者发财。 “人间恶人”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
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,舆论开始转向寻求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林某斌事件。 有网友指出,纵火事件发生后,林某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正在筹备成立“同真一生”慈善基金会,所获得的赔偿金将全部用于帮助全国火灾灾民。国家。 不成立,不少网友质疑基金和善款的去向,质疑林某斌涉嫌诈骗。 对此,有律师表示,公益捐赠不可逆转,否则会严重消耗社会信任。 此后,不断有网友向税务部门举报林某斌涉嫌偷税漏税的电话,也有网友要求执法部门介入,彻查林某斌可能涉及的违法问题。从道德批判到非法举报,林某斌事件正式从私德领域进入公权力部门的干预范围,这也标志着舆论异化过程的完成。

舆情总结:谨防“两模糊”

林某斌事件是典型的舆论异化事件。 观察整个发酵过程,发现两个层面的“模糊”是这场网络舆论狂欢的主要原因:

杭州“保姆纵火案”家属林某斌:舆论的反噬效应

一是公私界限的模糊:舆论深度介入

杭州“保姆纵火案”是一个极端案件,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舆论基础,而林某斌事件被视为案件的延续,也具有一定的舆论属性。 同时,从案件发生到司法审判再到理赔案件,舆论始终倾向于被害人林某斌一边。 网友给予全力支持等等。 这虽然出于舆论天生的惩强扶弱的正义感,但也需要看到舆论的深度介入,这也使得林某斌事件超越了“私事”的范畴。并成为舆论场的热议话题。

随着社交媒体对公共生活的深入介入,热点事件的公私界限越来越模糊,私人事件很容易被公开。 当林某斌自己不断创造“人设”享受流量红利的时候,他也应该预料到,既然将自己的私权转移到了舆论上,那么他以后也一定要活在大众的想象中,他的行为必须符合对舆论的审美也应该经得起大众的审视。 这种普遍的心理,让网友们从对林某斌的同情、支持,变成了批评、谴责的180度大转弯,进而形成了一场“打狗落水”的网络舆论狂欢。 这也是舆论发酵到最后的必然结果。 当然,我们也必须看到,大量自媒体营销号在此次事件中火上浇油、火上浇油。 他们在加强人格塑造的同时,也模糊了公私的界限,成为网络宣泄情绪、传播谣言的阀门。 舆论偏向,突破话题界限,衍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原因。

二是事实与想象的模糊:非理性情绪的极端表达

在这起事件中,网友的非理性情绪如何推动事件的发酵和疏远值得关注。 林某斌从“完美人格”到“虚伪”,从受害者到“嫌疑人”。 网友们天马行空,演绎得一幕幕又一幕。 没有任何。 参与讨论的网友变身“网络神探”不断贡献线索“破案”,让主观臆断吞噬事件本身,“阴谋论”“妖魔化”一度成为网络主流,影响公众观点。 这说明舆论场本身就把非理性情绪放在首位,一些网友真正想要的是合自己口味的说辞,而不是求真情。 在没有事实真相的舆论混战中,八卦、灵异、玄幻信息不断吞噬和消灭其他反对意见,身处其中的网民会被非理性情绪所裹挟,盲目跟从。 从众多的情绪表达中可以发现,不少网友往往以强烈的预设立场和倾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,再加上一些网络大V的挑衅性言论,可能会让本就混乱的舆论场变得面目全非。无疑对法治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。 因此,面对舆论场非理性表达的祸害,有关部门应趁舆论未燃之时充分警惕,防止舆论风起云涌后疏远之势。

截至7月8日,林某斌事件持续发酵,并有指向政法机关的迹象。 从舆论走向来看,随着主流媒体的增多和理性讨论,网友对林某斌的关注将逐渐转移到实质层面,比如对集资、税收等法律问题的讨论。 需要指出的是,网络乱象不仅要依靠舆论场的自我净化功能,更需要权威回应,及时遏制不良势头。 各地有关部门需密切关注网上情况,特别是对林某斌涉嫌偷税漏税、骗取捐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信息,因势利导,以真情拨雾,以情施策法安民心。

来源:《政法舆论》第24期,原网灿法律网舆情中心

TAG标签:网络舆情分析 

声明: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颐搜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psem.cn/yhtg/show839.html 若本站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