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化推广

郑茜全媒体时代,网络成为高校师生了解信息、参与交流最主要途径

网站编辑:颐搜网 | 发表时间:2023-05-03

郑倩

在全媒体时代,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师生了解信息、参与交流的最重要途径。 从所有媒体看,网络舆论信息量大、传播速度快、形式多样、影响面广,“四全效应”日益凸显。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,“全流程媒体”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无缝对接; 从传播载体的角度,“全息媒体”实现传播渠道的立体化、多元化; 从传播主体和受众角度,“全员传媒”真正实现了人人拿着话筒,人人有发言权; 在传播效果方面,“全效媒体”深化了传播矩阵的有效性,传播效能得到显着发挥。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,一方面给高校网络舆论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新的机遇,另一方面也给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的危机。在学院和大学。

一、全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“机遇”

全媒体突破了传统舆论传播模式的局限,在传播内容、时效性、方式、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。 提供了现实条件。

首先,全过程媒体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了即时保障。 在媒体的全过程影响下,每一次校园事件的发生、发展和结果都可能被全程记录下来,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 及时的舆论引导提供了帮助。 高校管理者可以关注舆情的实时发展阶段,针对不同传播阶段的特点进行舆情引导,做到及时监测、及时预警、及时研判、及时应对.

郑茜全媒体时代,网络成为高校师生了解信息、参与交流最主要途径

其次,全息媒体拓宽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式。 高校普遍采用的上级文件通知、广播、电视、会议等传统舆论引导形式乏味,实际接收效果差。 全息媒体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于一体,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,为受众带来更直观的体验,也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拓宽了形式和渠道。 通过多种表达方式,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,达到工作效果。

此外,全员媒体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造了互动环境。 在高校传统的舆论环境中,通常表现为管理者单向输出内容,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。 全媒体环境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。 教师、学生乃至社会其他人士都可以参与校园事件的舆论讨论,形成信息互动。 作为与舆论事件密切相关的师生,能够第一时间反映诉求,引起社会关注; 作为高校管理者,可以通过互动形式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消息,解答师生疑惑; 作为其他关心舆论事件的人,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发表意见,提出建议。 全员媒体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,高校管理者可以借助网络上积极的声音和理性的表达,发挥积极引导作用。

最后,全效媒体优化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效果。 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单一,效果不佳。 在全媒体背景下,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矩阵的协同作用,整合舆论引导效应,全力发力。 在重大关键时间点,做好主题宣传教育,搭建好网络舆论引导阵地,将校园舆论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、教育教学、科学研究、心理健康等有机结合起来,全面提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效果。

二、全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“危”

全媒体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 互联网的“去中心化”和隐蔽性,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难度加大。 传统引导方式失效,网络舆论危机显现。

郑茜全媒体时代,网络成为高校师生了解信息、参与交流最主要途径

一是媒体全程助推校园网络舆情发酵,舆情处理难度加大。 由于信息的全链条传播,只要有网络舆论点,就会引来大量围观。 高校师生善于并习惯使用各种网络平台,往往比官方渠道更早介入舆论事件的讨论。 发布前就形成了舆论讨论的漩涡,使得事件处理焦灼,难以还原真相,也增加了后续高校应对舆论的难度。

二是全息媒体助推校园舆论发散传播,威胁舆论导向。 在“去中心化”的传播形式下,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发散传播的特点。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,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形式与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B站、短视频平台等多种传播载体实现了高度耦合。 热点问题同时以不同形式出现。 广泛传播深化了传播实效。 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,更大程度上增加了网络舆情的不可控性,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扰。

三是全员媒体降低网络舆论参与门槛,信息真假难辨。 高校师生均有参与网络生活的权利,有的甚至成为“网红”、“意见领袖”,影响甚至引领特定领域的网络舆论潮流。 网络空间的隐蔽性让师生们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。 他们在发表意见时未必理性、负责任地思考,可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造成扭曲和误解,滋生网络谣言,影响校园网络舆论。 整体态度趋向,主流思维空间存在被蚕食的风险。

四是全效媒体引发校园网络舆论危机,影响校园声誉。 全媒体时代,媒体与师生关注的学习、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,触角不断扩大。 校园信息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在师生之间不断传播,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失真,从而引发新的舆情风险点。 在全效媒体的影响下,师生诉求通过网络平台被放大,群体情绪不断积聚,更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。 稍有不慎,就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引发二次危机,进一步加剧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。 对学校的不满会产生破坏性的负面影响。

(作者为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宣传战战教研室副主任。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项目“长效机制研究”阶段成果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”。项目编号:21C71)

TAG标签:舆情管理 

声明: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颐搜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psem.cn/yhtg/show877.html 若本站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